编者按: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东西,如果只是把音符拉得很好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音乐是心灵的体验,写曲的人是要表达一种情绪。演奏者只有了解了创作者要表达的情绪,才可以在演奏时表现出情感,并把自己融进音乐中,享受音乐,才能把乐曲和自己的情绪,传达给听众,引发共鸣,共同体会音乐的魅力。为此,爱乐乐园网站会推出一系列弦乐、打击乐名曲背景介绍并附名家演奏的欣赏链接,供爱乐乐园家长与孩子共勉。
学习小提琴的儿童接触的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就是里丁格的《b小调协奏曲》,是二级考试的重点曲目,今天我们对这首曲子做一些了解。
这首协奏曲的作者是欧洲一位小有名气的小提琴家及小提琴教师。
里丁格1840年生于德国的北部,曾就读柏林音乐艺术学校,后来转到莱比锡音乐院。1860年移居维也纳,1871年到了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歌剧院,被当时的著名指挥家汉斯-里赫特委认作为乐团首席。此后他就把自己一生献给了匈牙利的音乐事业。1904年退休后,一直在匈牙利居住,直至1918年逝世。
里丁格的《b小调协奏曲》是一首很美妙动听的协奏曲,是专门为初学小提琴的学生写的。能在一把位用不复杂的技术,简单的指法,编排出这么动听的协奏曲,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提琴老师!这首作品问世后几十年来,成为小提琴幼儿教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乐曲,也是启蒙阶段人人必奏的一首协奏曲。 乐曲采用动听的小调旋律,只在“第一把位”上演奏,不但在中国各地考级常用,在全世界也广为流传。
第一乐章速度中庸,全章用最简单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只有少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安排十分规整,左手手型的几种排列在这个乐章都会出现,右手运弓常用全弓,曲调却十分优美。起头就是一个优美动情的主题,中间是呈示部,通过一个小高潮,发展了主题,其中几个变奏,和伴奏乐队有问有答,其后主题得到再现,随后旋律向下走,尾声渐慢,有种恋爱中的人被甜蜜包裹的感觉。
第二乐章介绍了六八拍节拍的基本节奏,是一首非常柔美的乐章,节奏有些缓慢,演奏时运弓要平稳,音色纯净。
第三乐章中提高了技术的难度,介绍了十六分音符的几种形式:如前8后16、前16后8,以及附点音符、切分节奏等,这些节拍及相应的弓法都应该从初学阶段就得到严格的训练。
听听大师帕尔曼的演奏吧,最简单的协奏曲演绎得如此完美足见功底。
请点击欣赏:
http://www.56.com/w12/play_album-aid-5674107_vid-NDMwNTY2N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