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他山之石

震撼与感动——美国在读小提琴博士亲历郑京和大师课
来源:编辑 微雨 发布日期:2016-5-18 点击次数:3178次


震撼与感动——美国在读小提琴博士亲历郑京和大师课

 

(作者高洁 美国北德州大学在读小提琴博士)

小编按:

5月5号,在国家大剧院聆听了郑京和大师的演奏会,舞台上,68岁的大师一袭艳丽的橘色礼服,拉到激昂处,头发潇洒的甩动,感觉整个人与音乐融为了一体,那份美妙、那份投入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聆听者。


五月九号下午,北京东直门中学的排练厅里,金帆小乐团的孩子们身着正式的演出服,翘首以待,这是一次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的公益活动,孩子们在等待一位重要人物的出现——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国际级小提琴大师郑京和女士。


 当大师身着简洁的白色衬衫和黑色裤装出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金帆乐团的小乐手们演奏了布里顿《简易交响曲》,郑京和走上前来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当你们演奏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演奏的时候,音乐能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快乐。郑京和问,很好,但是音乐会让你哭么?孩子回答,有时候。“你们演奏得很好,我观察到最后一排的小乐手们都演奏得很带劲,我知道这是因为'郑京和'来了,所以你告诉自己要好好演奏,你们确实也演奏得很好。不过下一步是,不管是'郑京和'还是别的什么人来听你们的演奏都没关系,因为音乐不仅仅是演奏给听众的,更重要的是体会,和表达自己内心的过程。什么时候你用心感受到了音乐呢?就是当你演奏到和弦变化时,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音乐演奏时的每一个音,每一刻都是在用心表达情感,表达爱。你们觉得我说的有道理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演奏音乐的原因,因为音乐是一种情感啊。每一个作曲家都将自己的心和灵魂倾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有一些炫技的作品我一直不是很感兴趣,而我本身也不擅长这个(大师真是太谦虚了)。炫技是一种天分,一种展示,有些人与生俱来。然而最重要的是作曲家通过作品传达信息。”


      她接着讲:“我有着62年的演奏生涯,最开始学习的是钢琴,但是钢琴对我来说太大了,于是我开始演奏小提琴,几天后我就可演奏简单的乐曲了,我的家人非常惊讶的告诉我,你拉的旋律让我们感动得想哭,我听了高兴极了。从那一刻起,我用尽努力去感受悲伤或者欢乐,所以在座的每一位乐手,当你们拿起乐器的那一刻起,你们的感受就始终与它贯通着,血脉相连。” 

    她请小乐手们重新演奏第三乐章的《萨拉班德》舞曲,请演奏其他声部的孩子都悉心聆听优美的第一小提琴旋律声部,体会和感受音乐,并用自己的声部演奏支持它。她说,萨拉班德是一首舞曲,第一拍到第二拍要有连续性,大提琴的重音要做到,每一弓、每一次都不能少。长的旋律音要保持,留弓子,这样才能拉出渐强的感觉。如果一弓不够强,可以把弓子分开演奏,但是音要连贯、有走向。


郑京和_meitu_1.jpg



      东直门中学金帆小乐团的乐队首席演奏了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听他演奏完毕,郑京和女士说,“你演奏得很好,但是要带感情,每一个音都要要赋予它意义与情感。并具体指导了每一句的音乐性格,比如开始乐句的大跳换把处可用分弓,左手换把要果断的拉出气势,每一个音都要尽量揉弦,弓子分配要注意。”在这位小提琴手演奏的过程中,大师一直鼓励他,别怕,大胆演奏,在结束的时候她说,“顺便说一点,在为别人演奏之前你的弓子应该先抹松香。”在场的观众都笑了。



     随后,乐团第二小提琴首席为郑京和女士演奏了帕格尼尼随想曲第17首,在他演奏之前,郑大师又善意地提醒了一句,你的弓子上擦好松香了么?观众们又都笑了起来。听学生演奏完之后她说:“这首乐曲是你的好朋友,它不是一个怪物,我从来不拉帕格尼尼,因为对于我来讲太难了。在演奏这首随想曲之前你还练过其他的练习曲么?”学生回答说练习过克莱采尔,罗德等练习曲。她说,练习克莱采尔更重要,要勤练,比如第二课,很多右手的技术练习都在这里。讲到这儿,她又纠正了一下演奏者过弯的左手手型。


       她对在场的所有人说,“帕格尼尼随想曲要慢练,每一个音都要非常清晰、要均匀。在慢练的过程中你要感觉自己的哪一个手指,哪一个换把有问题,需要改进。特别是在快速音阶琶音的部分,如果只快练,则永远不会感受得那么细致清楚。音乐不只是音符,你知道帕格尼尼为何要创作这首随想曲?是为了展示华丽技巧,所以要炫技,要自信,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在她的指导下,学生用慢一点的更容易胜任的速度重新演奏了这几个片段。“音乐会让你快乐的,现在已经好多了,你自己觉得吗?” 她问这个孩子。在得到肯定的回复后,她开始转回全曲的开始,指导学生演奏这里的和弦。“你怎么开始第一个音的?第一个音要放好,抓住弦,万无一失了才能开始,千万不要仓促开始。接着她开始为学生演唱这段音乐的感觉,在学生演奏的过程中,不断地告诉他达到要求的办法,如,要靠近码子,每一个音都揉弦,要保留弓子。接着她拿起琴亲自示范,要像个歌剧演员一样歌唱,把音乐的个性展现出来,想想阳光明媚的意大利。“拉琴之前,你们要进入到作曲家要求的状态,比如用拉帕格尼尼的方法和音乐感觉演奏巴赫就不行,要想想作曲家是怎么想的,体会音乐的内涵,比如演悲伤音乐的时候想想你失去自己心爱的宠物的时候,或是对长辈的致敬和追思,” 大师说。


 一位九岁的小女孩演奏了一曲萨拉萨蒂的《引子与塔兰泰拉》,她师从我国著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陈曦。听完她的演奏,郑京和女士问了她一个问题,“你知道塔兰泰拉是什么?”小女孩回答,“蜘蛛,被蜘蛛咬了。”郑京和接着问,“那结果是什么?被咬了受伤了就会很疼对么?这是一个舞曲,要感受到被咬的疼痛,于是要使劲的拉。”郑京和带着小姑娘满台走动,边走边拉,一边示范着唱出音乐的旋律,她说,你漏掉几个音都没有关系,节奏也可以相对自由,关键要演奏出这首曲子的音乐特性,跟着感觉走,像舞蹈一样。“好多了,要会跳舞,等秋天回来的时候,我想再看你演奏一次,要拉出舞蹈的感觉哦。”大师和小女孩之间有了一个秋天的约定。


     孩子们演奏结束了,郑京和女士依然精神奕奕地请观众提问,工作人员上前又提醒了一次时间,她说,“我不介意多讲一会儿。”

有观众问到,为何她弓子的掌控力如此高超,出神入化,变化多端,强弱反差极大,从而极富音乐表现力。她回答:“我练习过几乎所有小提琴的经典练习曲,包括克莱采尔,加维涅、顿特、罗德、菲奥里罗等,还有维尼亚夫斯基和帕格尼尼的随想曲。这种强化式的训练也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在与加拉米安学琴之前,我曾经跟随他的助教,也是他第一个学生马卡达闻斯基学习,在他之前我从未见过一个像他这样技巧超群的人。加拉米安喜欢强有力的声音,他总是要求我要想象着站在台上为三千人演奏,声音要直抵,要求声音达到最后一排,比如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基本上就没有弱音的要求,就算有时有柔和的音乐形象,但是音量上还是丰满的。可想而知我这样上了55分钟的课,只练好了一个开头,走回琴房疲劳的样子。这样的训练导致我后来再也没有困难演奏大声了,我不想让人觉得,我的琴声是一个小女孩拉出来的,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演奏最轻的声音,用一根弓毛,但让音乐厅中最后一排的人都能听到,如果跟乐队合作,乐队往往会很响,所以没有机会拉轻。我20岁跟乐队合作的时候,不断要求他们把有些地方的音量放得足够轻,这可能是我不受乐队欢迎的原因,因为我要求太多。这些音乐上面的要求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的结果,经历了漫长的磨练以及技术积累,这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对于演奏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我们还会不会被回请。你需要发现表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联系,时间对训练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弓子就这么长,其实很短,但是当你的训练渐入佳境,你就会发现,弓子会慢慢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游刃有余。”大师为我们示范着她似静实动的运弓动作,“我还在动哦,”大师解释道,“这就是训练的结果。”


郑京和拼图.jpg


      她继续说,“训练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脑子要静,不要想太多,如果紧张的话,弓子就会在弦上颤抖了,入静也要训练,想点别的什么,无所谓你想什么。训练音的均衡,音量的统一,慢拉得时候,弓尖还好,弓跟最难,小提琴演奏者要清楚的了解弓子每一寸的重量及不同,对我来说就是要把这些不同的点都良好地衔在一起。现在的孩子都被训练的不错,不会拉特别不匀的那种抽弓,不像在我学琴的那个时代。所有你想要达到的目的,你都要想想用什么方法和练习去达到。勋伯格写了一本和声学,在开篇的时候提到:‘你不需要一个老师,你可以自学,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老师的话,请一定找一位好老师。’ 这说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最重要的是,你的脑子里要有一个标准,要多听音乐,找到你自己喜欢的声音,但是这还不够,还要继续研究怎么拉出你自己的声音,因为我的老师(加拉米安)常常说,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昨天,在我的音乐会后,人们问我是如何做到的(运弓的游刃有余),那是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一直在训练我自己,我一直有自己所崇拜的大师,比如海菲兹,克莱斯勒。如果你也想被别人羡慕,你需要做这些练习和准备,如果你想有什么样的成果,你要相信自己。”


 我问了她一个我一直想问的问题,这也是她本次大师课上的最后一个问题,这次演奏的巴赫和她在55年前演奏的巴赫有什么不同呢?她回答:“2005年的时候,我的手指受伤,无法自由弯曲,五年都没有再拉琴。我想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拉琴了,我退休了。在这期间,我在茱莉亚音乐学院教书,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钢琴上弹奏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在钢琴上这些旋律线非常清晰,比在小提琴上演奏得时候更要清楚,因为在小提琴上,所有的和弦音是没有办法长时间保持的。我把键盘上的这种训练感觉转移到了小提琴上,从第一小节到最后一小节,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有的时候,在拉小提琴的时候,惯性会让我们懒惰,教琴的时候也一样,我们给学生做个示范,让他们照着演奏就行了,往往就疏于解释。2010年我开始重新练琴,2012年我演奏了巴赫六首奏鸣曲,我可以清楚地听到每一个音符,这就是我怎么达到今天演奏状态的过程和机缘。如果我只在小提琴上演奏,我永远不可能演奏成今天的样子,对于小提琴演奏来说,一晚上演奏全部六首作品真的是太难了,我做到了,因为它们都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整体。所有的这六首曲子,在我19岁的时候就已经跟随我的老师加拉米安学完了,你知道很多时候,20岁之前学习很多事会容易很多。2012年我重新捡起了这些作品开始练习,至今已经4年了,今夜我回到首尔还会继续练习。我会聆听我的演奏,去发现今夜我为何这样演奏,因为在台上,在有观众倾听你的时候,他们也参与创造了这一刻的演奏,这种感觉和你一个人拉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说,我今天是为了音乐而来,我希望音乐能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将来有多少会与音乐相伴终生,但是这是最美好的事情。学习其他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但不要和别人相比,只向他们学习,不要失去信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次拉琴的时候你都问问自己,我感到了什么,我的音乐给予了什么。”


       郑京和说,“昨天,我演奏了很多很多音符,我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但是我清楚的知道第一个和弦是g小调和弦。巴赫热爱小提琴,g是小提琴上的第一个音(最低音四弦的空弦),圣经中《创世纪》记载,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用了六天的时间,第七天休息,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刚好有六首,对应着每一天,这就是小提琴的创世纪。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人,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发现生活,你不需要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因为这个世界和幸福就在你的手中。因为没人可以替代你,所以当你演奏的时候,去创造你的音乐吧,音乐是和声,和声是开放、平和、和谐的,所以在你们的乐队演奏中每个人都要彼此倾听和相互支持。” 


“你们想听我拉么?”她说,全场顿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谁也没有想到,大师没有随意地演奏一首短小的作品,她演奏了巴赫无伴奏中分量最重的《恰空》,足足15分钟,在演奏的过程中,她边拉边试图走到每一个孩子的身边去,感染他们,为他们展示音乐的魅力。我昨晚已经听过一次了,但是在今天的琴声中,我听到了更多,抑制不住的眼眶湿润,就像她所说的,“当你听到让你感到幸福的音乐,你会流泪。” 

郑京和在学校门口与大家作别,经纪人手中还拿着临时为她买的充饥的盒饭。原计划一个小时的大师课由于大师的坚持,二个多小时才结束,所以晚饭的时间被挤掉了,只能直接赶赴机场。大师说,“我不在乎流程,这是我自己要来的,也由我来决定讲多久。” 

 

Copyright © 2015 爱乐乐园(www.aiyuele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35789号 技术支持:中域在线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