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他山之石

少儿如何练好小提琴
来源:编辑:晴空 发布日期:2015-9-9 点击次数:1816次



                   


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对于孩子来说,有兴趣的事才会积极去做,才会做的有效率。但是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家长和老师充分的引导。家长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孩子的兴趣,比如积极创造音乐氛围,包括现场听音乐会,在家里经常听或看西方古典音乐,家长最好自己多听多看,不要强迫孩子去看,强迫会造成孩子的反感。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时间长了,孩子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提高。
  二、在练琴前尽量把急需要做的事做完,这样才会在练琴过程中心无杂念,思想集中才会有效率。

比如写作业、上厕所,喝水等等,这就如同电脑中的内存,在新的程序运行前如果能清空内存,这个程序就会运行的更快更好。少儿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注意力容易被别的事物吸引,我们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在练琴时心里还觉得有什么事没办完,从而思想不集中。
  三、练习新曲子之前,要先看谱,不要急于动手。

第一次的印象很关键,对于孩子来说出了错就很难改,自己大部分时候是发现不了的。等到回课时老师发现,已经把错误重复了很多次。可以边看谱,边打拍子,嘴里唱出音符。看清楚乐曲的调号,节奏的变化,弓法的变化,看看有没有容易失误的地方。很多细节体现了乐曲的风格,却经常在演奏时被忽视。还有容易失误的地方是还原记号和段落之间的休止符,要仔细看清楚。在看谱中得到的信息会随着自己程度的提高而越来越多,第一次的印象就会更充实、更细致。
  四、每次练琴目的要明确,机械的重复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要区分乐曲中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容易的,难点要单独加以重点练习,而容易演奏的段落可以减少练习甚至一带而过,避免浪费时间。练习时可以按先小节后乐句乐段的顺序,从点到面,充分利用每次的练琴时间。
  五、要学会慢练。

练琴时要思想集中,宁慢勿错。研究表明,一个人正确动作的次数要三倍以上于错误动作次数,才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所以,减少一次错误动作,就相当于节省了三次的练习时间。慢练为了减少错误的发生,给自己留足思考的时间,看清楚节奏变化和临时升降号。慢练时要注意整个乐曲保持同一速度,不要因为有的段落容易就加快速度,这样会破坏整个乐曲的旋律感。另外,慢练也要注意弓段,把快速的节奏放慢后,弓段不能改变,这样在恢复原速后,不会因为错误的习惯而不适应。对于已经练熟的乐曲,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采取慢练的方式来找出不足的地方。
  只有慢练才能解决乐曲中的难练的地方,只有慢练好了才能够快速演奏,也只有学会慢练才能保证练琴质量,不走回头路。
  六、练习时一定要看谱.

乐谱上有各种要求的标记,比如力度变化、节奏变化、指法等等,看谱可以充分刺激视觉神经,手、脑、眼并用,协调发展,从而加深印象,时间久了形成条件反射。看谱练习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在熟悉乐曲的过程中看清每个有要求的细节标记,不会练错和遗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直接把乐谱背下来,不管变化音,演奏出来的乐曲面目全非,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但是因为已经练熟了,就要花很多时间去纠正,浪费了很多不该浪费的时间,练琴效率就得不到提高。
  七、固定练琴时间并合理分配。

可以规定好每天在什么时间练琴,坚持下去形成良好习惯。家长要创造条件,督促孩子在规定的时间练琴。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分配休息时间。比如,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孩子,可以相对时间长些,而好动的孩子,可以时间短些,在练琴过程中加入一些小间歇。教育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每天到了时间就去练琴,形成习惯就会减少反感。而练琴时间的长短,一定要家长针对自己的孩子不断的摸索,随着孩子程度的变化及时的调整。

八、在练琴过程中遇到难关时,要不急不燥,切忌硬让孩子练下去,如果家长硬逼着他练,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应该暂时停下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如果找不出,可以暂时搁置,过一段时间再练。也可以在上课时向老师请教方法,老师的指点可以省掉学生很多无谓的时间。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请教老师前,自己一定要有所思考,这样才能充分理解,记忆深刻。
  九、在功课任务重或者其他一些情况下,不能有充分的时间练琴,也一定要每天抽空练练音阶、把位,拉拉小片段,不能让手生疏了,这样可以保证演奏技术不致倒退。学习间歇练练琴,也可以使孩子紧张的大脑放松一下,换换思维。另外,拉琴的动作也可以舒展长时间伏案的身体,有益身体健康。
  对于少儿如何练好小提琴,每个老师也肯定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文观点纯属个人看法,希望能对少儿的练琴有些参考意义


Copyright © 2015 爱乐乐园(www.aiyueleyu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35789号 技术支持:中域在线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首页